产品时间:2022-04-01
豌豆蛋白分离设备卧式沉降螺旋卸料离心机,本公司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本证为客户打造出的固液分离设备!本公司以研发出WL350/WL450/WL550/WL650/WL800等一系列固液分离设备,采用的大锥角和长径比技术是分离出来的固相含水率更低,液相更加清澈!
豌豆蛋白分离设备卧式沉降螺旋卸料离心机
卧螺离心机是一种卧式螺旋卸料、连续操作的高效离心分离设备,一般可分为卧式螺旋过滤离心机和卧式螺旋沉降离心机。卧螺离心机具有处理能力大、能连续作业、自动化程度高、对物料适应能力强及脱水效果好等特点,在固液分离领域得到了广泛的使用和推广。
该卧式离心机 产品广泛应用于小麦、大豆蛋白分离,马铃薯、红薯、等动植物蛋白的等生产中。他可以把淀粉乳中的麸质、纤维细渣、蛋白质及其它不可溶性物质分离出去,完成对蛋白的浓缩和分离。
本卧式离心机结构紧凑,与物料接触的部件均采用不锈钢制造,差速器精度高,占地面积小,使用方便,省电节能。 该卧式离心机所生产的蛋白质量好,完全符合质量标准,特别适合于中小型淀粉生产厂家。
技术参数:
卧螺离心机 型 号 | 长径比 | 分离 因素 | 最高转速r/min | 处理量 m3/h | 电机功率 kw | 重 量 kg | 外 形 尺 寸 mm | |
主 | 付 | |||||||
LW450×2000 | 4.2 | 3845 | 4000 | 8~30 | 37 | 11 | 5600 | 4200×1380×1550 |
LW550×2200 | 4.2 | 3630 | 3500 | 10~40 | 55 | 18.5 | 6200 | 4330×1560×1620 |
LW650×2600 | 4.3 | 2980 | 2800 | 12~50 | 75 | 22 | 6800 | 4500×1580×1650 |
2 卧螺离心机介绍
2.1 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卧螺离心机为逆流卧式螺旋卸料沉降离心机,主要有转鼓、螺旋推料器、液压差速器系统、液位挡板、驱动系统及控制系统等组成。
卧螺离心机是利用固液两相的密度差,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加快固相颗粒的沉降速度来实现固液分离的。
物料通过中央进料管进入离心机,在主驱动电机带动下进行高速旋转从而形成离心力,由于离心力的作用,物料中密度大的固体颗粒物沉积在转鼓的内壁上。螺旋体通过液压差速器驱动与转鼓作不等速的相对运动,螺旋体不断将沉积在转鼓内壁上的固体颗粒物刮下来输送至转鼓的锥段出料口,并从排渣口推出。分离后的清液经过螺旋体螺旋内液层通道从转鼓溢流口排出,从而实现固液分离过程
豌豆蛋白分离设备卧式沉降螺旋卸料离心机的主要特点 -高效 高干 节药 节能 稳定 高效-处理量大:与同等机型比较,我公司离心机处理量大。主要是在结构上具有以下几个特点::高效的三锥角技术。第二:液池加深。第三:直转鼓加长,以 LW420X1800Y为例,同类机型直转鼓长度为1050mm,由于我们采用的是三锥角技术,我们的机型的直转鼓长度为1430mm,直转鼓加长36%。第四:螺旋上增加清相导流孔。液池加深和直转鼓加长可以增加物料的沉降时间. 螺旋上增加清相导流孔可以加速清相的排出,降低清相在转鼓内的停留时间.使转鼓的空间得到有效应用.使处理量大大增加。高效的三锥角技术属于公司的技术和核心机密。 高干-出渣干:我公司卧螺离心机应用了特有的三锥角技术:锥角对固相滤饼进行强力压榨,挤出固相内部水;第二锥角使固相脱水,排出固相表面水;第三锥角使固相缓冲并顺利排出,避免堵料的麻烦。同时由于加长了沉降区长度使液相更清。该机型的推出给污泥脱水带来新的突破,液相更清、固相更干、絮凝剂更省、处理量更大。尤其是排渣高干度性能对污泥的无害化处理具有十分显著的优点。 节药-的技术结构:高效的三锥角技术、液池加深、清相导流孔、絮凝剂投加点位置的设计均能节约絮凝剂的消耗,在污水处理行业,同等离心机一般耗药:3.5-4kg/吨干泥。我公司离心机耗药:1.2-2.5kg/吨干泥 节能-的节能模式::节水,开机、停机免冲洗,无需冷却水。第二:节电,我公司自主开发了的节电专家系统,此节电专家系统属于公司核心技术机密。在同等情况下,节电率达到15%-20%。。在污水处理行业:同等离心机耗电:20-30kwh/吨干泥,采用节电专家系统,我公司离心机耗电:10-20kwh/吨干泥。 稳定-的螺旋三面动平衡技术:我公司卧螺机的转鼓、螺旋等零部件的动平衡,在自发研制、设计的高速卧式动平衡机上进行,为提高动平衡精度,解决高速旋转下挠度对平衡的影响,在额定转速下对螺旋及转鼓进行动平衡,使动平衡精度显著提高。并对高速旋转下的挠度进行修正,避免长期在挠度影响下产生塑性变形,进而使整机失衡振动加大。这样可使整机长期稳定运行。在整机装配后,我公司用VT800微电脑动平衡仪进行工作转速下加水的动平衡,使动平衡工况接近使用条件,可确保工作状态动平衡稳定。